多地出现“云梦泽”现象,自然水域无法封锁,垂钓业前景广阔

发表时间: 2023-10-23 20:27

近期,安徽宿松云梦泽驱赶垂钓者的事情引发网络持续热议。国内不少垂钓爱好者都反映在当地遇到过此类问题,由此可见“云梦泽”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。

自然水域钓鱼时被驱赶、收杆、甚至遭到殴打,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水域被以各种形式“承包”,垂钓者被视为“偷捕者”或“破坏者”。“云梦泽”现象在国内各个地方并不罕见,也引发了钓鱼群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。

不止是“云梦泽”,很多地方都在赶钓鱼人

2023年10月,安徽宿松云梦泽管理的水域内,不少垂钓爱好者反映在当地一些天然河道甚至是小水岔中钓鱼时,都会被“云梦泽”的人员赶走。有垂钓者质疑“云梦泽”做法的合理性时,一位身穿马甲的人竟然称:“这个地方通大湖(指他们管理的水域),因此不能垂钓。”

此言一出,各地钓友纷纷调侃:放几条鱼苗,整个湖就是他们的了。如果鱼群顺着湖泊游到长江,那整条江岂不全是“云梦泽”的了?

事实上,类似于云梦泽事件的情况,在国内各个地方并不罕见。

在过去几年里,全国各地发生了很多起因垂钓而引起的矛盾,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水域被以旅游开发、水产养殖、生态保护等名义“承包”或“封闭”,导致原本可以垂钓的地方变成了“禁钓区”或“收费区”。

有些问题则是因为水域被当地一些人以承包的名义“占有”,导致外来垂钓者被视为“偷捕者”,不断遭到阻拦或驱赶。

有网友反映,驻马店的宿鸭湖、黄冈白莲河水库等地方,想要垂钓非常困难,会被人赶着到处跑。但在这些不能钓鱼的地方,有些人却可以拉网捕鱼,这种操作模式让很多人搞不懂。

这些事情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,那就是国内的自然水域资源,与垂钓者的数量和需求的日益增长之间存在诸多问题,再加上这些资源原本就被人给“盯上”了,垂钓者往往是弱势群体,出门钓鱼就更难了。

休闲钓鱼能把鱼钓光吗?钓友表示:大部分时间是在喂鱼

不少人说,驱赶钓鱼人,是为了保护鱼类,防止被人钓光。那么,垂钓者真的能把自然水域中的鱼给钓光吗?

很多人看了一些网络钓鱼主播的视频,动辄钓获几十斤、上百斤的播主比比皆是,殊不知这些人垂钓的区域大都是一些高密度的放养塘,或者在垂钓之前已经下了大功夫,投放了大量窝料将鱼群吸引过来。在一般情况下,垂钓者根本不可能钓到这么多鱼。

比如国内特级竞钓大师刘志强,在当地的一些自然水域垂钓时,渔获在很多情况下只是几个白条鱼。钓鱼大师尚且如此,普通的垂钓者就更不用说了。

其实,钓鱼就是一种“费力不讨好”的活动,投入和产出根本不成正比,大多数垂钓者只是为了休闲娱乐。

据网络上一位播主统计,饲养1斤鱼,需要投下大概1.6-2斤饲料;而垂钓者每钓获1斤鱼,则需要投下10斤窝料和饵料,有的人甚至投下几十斤窝料,也很难钓到1条鱼。

养一斤鱼要投下不到2斤饲料,钓鱼佬钓1斤鱼则要投下10斤饵料,相当于间接养肥了4斤鱼。有网友表示,在很多时候,钓鱼人不是在钓鱼,而是在喂鱼。正因为有了垂钓爱好者,自然水域中的鱼类才不至于被饿死。

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,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。

钓鱼圈流传着一句钓友们用来自嘲的话,那就是“十钓九空”。虽然每次出门都不知道能不能钓到鱼,但钓鱼佬们每次都得投下不少的窝料和饵料,这些食物为自然水域中的鱼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。

正是垂钓者们这种不计成本的钓法,不但盘活了垂钓产业,也间接养活了水域中的鱼类来说,也算是一种双赢。

自然水域不应该“锁起来”,垂钓发展好了大有可为

由此可见,在自然水域中单单依靠休闲垂钓,不可能把鱼钓光。相反,用1斤鱼至少能撬动10斤鱼饵,钓具产业以及交通出行、餐饮等行业,也能被惠及。因此,不让钓鱼并不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。

德州钓鱼运动基地

很多地方已经看到了开放垂钓带来的好处,比如山东德州,为了发展垂钓产业,举办了一系列钓鱼赛事,打造不少垂钓基地,欢迎全国各地的钓友前来垂钓。

编者认为,在对待垂钓这个问题上,不能要求所有的地方都像德州那样去大力发展垂钓产业,但起码需要把握一个平衡点,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,去压缩钓鱼人的活动空间,而是要采取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,去引导和规范休闲垂钓行为。

如果为了管理上的方便,或者是为了某些私利,一味地把钓鱼人赶走,会导致大量垂钓爱好者的需求无法释放,从而滋生很多问题,“云梦泽”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。